比如书中小龙女曾问杨过:“【要是另外有个女子,也像我这样待你,你会不会也待她好?”
杨过道:“谁待我好,我也待她好。”
他此言一出,突觉小龙女握着他的手颤了几颤,登时变得冰冷,抬起头来,见她本来晕红娇艳的俏脸忽又回复了一向的苍白。
杨过惊道:“我说错了么?”】
小龙女马上说【:“你若要再去喜欢世上别的女子,那还是别喜欢我的好。”】,并要杨过发誓一生一世心里只有姑姑,不然就杀了他。
然后,杨过就说了很多类似“你是和别的女子不一样的,你是独一无二”的话,让姑姑开心。
这里的杨过表现很像是一个面对着老师的小学生,说出了自己的答案,看到老师脸色不对,忐忑的问自己是不是答错了,然后马上根据老师的意思,更改了答案。
对小龙女言听计从的杨过,马上依言发了一个誓,这个誓言,他以后果然信守了终身。而发这个誓言时,杨过从心中只把小龙女当师傅敬重。
在姑姑让杨过发誓的时候,她已经把杨过当成了恋人。而杨过,还是把姑姑当师父敬重。
一年半以后,发生了尹志平事件,杨过仍然把姑姑当师父。一直到杨过遇到完颜萍,从完颜萍的眼神联想到了姑姑,才知道姑姑原来是把自己当恋人了,到这个时候他才明白。
恋人总是在乎对方的每一个眼神,每一个细微动作。对方的一个眼神能让自己如沐春风,也能让自己心冷如冬,要说杨过在古墓就爱上了姑姑,我是如何也不会相信的。
杨过对姑姑的感情,很类似亲情。像姐弟,又像母子,男女之恋的成分太少。母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?很亲,但也有句这样的话,叫“母行千里儿不愁”,杨过对姑姑,就有“千里不愁”现象。
尹志平事件发生后,姑姑气跑了,杨过去找姑姑。
按照一般的寻人方法,应该是先找遍终南山,再回古墓看一看。因为杨过知道,姑姑从小在古墓长大,对其它地方有恐惧心理。
如果姑姑没回古墓,再逐步扩大搜索范围。
杨过怎么做的呢?一路下山,第二天早上看到了陆无双,纠缠了几天后,决定陪陆无双到江南!
终南山(陕西)距离江南几千里,而小龙女二十多年来没有出过古墓,她会去江南?杨过真的是去找姑姑?但杨过却自己对自己说,万一在江南碰到姑姑呢?这是自己骗自己,让自己心安罢了。
原文:
她(小龙女)自与杨过别后,在山野间兜了个圈子,重行潜水回进古墓石室。她十八岁前在古墓中居住,当真是心如止水,不起半点漪澜,但自与杨过相遇,经过了这一番波折,再要如旧时一般诸事不萦于怀,却是万万不能的了。每当在寒玉床上静坐练功,就想起杨过曾在此床睡过;坐在桌边吃饭,便记起当时饮食曾有杨过相伴。练功不到片刻,便即心中烦躁,难以为继。如此过了月余,再也忍耐不住,决意去找杨过,但找到之后如何对待,却一无所知。
看看,是杨过找错了方向吧?小龙女在山野间兜了个圈子,就又回古墓了,待了一个多月呢!
程英 而杨过,却去江南了!
其实金庸可以这样写:杨过找遍了终南山,回到古墓也不见姑姑,一个多月来为了找姑姑,把自己弄得形容枯槁,然后再到远处找。
不是金庸想不来这样的情节,金庸可不是二流网络写手。金庸确实写杨过“形容枯槁”了,但那是为了郭芙。
姑姑离开了四次,没有一次杨过是迫不及待地去找。就说绝情谷那次吧,杨过陪着一群蒙古人到处晃悠,晃悠到绝情谷,留下来吃喜宴,一不小心,碰到姑姑了。
如果晚到一天,杨过就得管公孙止叫姑父了。
这一段是姑姑对杨过的感情,跃然纸上:
每当在寒玉床上静坐练功,就想起杨过曾在此床睡过;坐在桌边吃饭,便记起当时饮食曾有杨过相伴。练功不到片刻,便即心中烦躁,难以为继。如此过了月余,再也忍耐不住,决意去找杨过,但找到之后如何对待,却一无所知。
金庸写情是很到位的。但杨过对姑姑的感情,却写得又费力又受质疑。
金书男主最虐心的失意表现谁更甚?提起这个,大家一定会说令狐冲,其实错了,是杨过。我现在粘贴一段,大家看看:
他本来自西北向东南行,现下要与这些人离得越远越好,反而折返西北。【心中混乱】,厌憎尘世,摘下面具,只在荒山野岭间乱走,肚子饥了,就摘些野果野菜裹腹。
越行越远,【不到一个月,已是形容枯槁,衣衫破烂不堪】,到了一处高山丛中。
他也不知这是天下五岳之一的华山,但见山势险峻,就发狠往绝顶上爬去。
他轻功虽高,但华山是天下之险,却也不能说上就上。待爬到半山时,天候骤寒,铅云低压,北风渐紧,接着天空竟飘下一片片的雪花。
他心中烦恼,【尽力折磨】自己,并不找地方避雪,风雪越大,越是在悬崖峭壁处行走,行到天色向晚,雪下得一发大了,足底溜滑,道路更是难于辨认,若是踏一个空,势必掉在万仞深谷中【跌得粉身碎骨。他也不在乎,将自己性命瞧得极是轻贱】,仍是昂首直上。
看这段的几个关键词:
【心神混乱】:表示此人已经有些神智不清了
【形容枯槁,衣衫破烂不堪】:令狐冲在思过崖为小师妹神伤时,也不过是面容憔悴,生了一场大病。和形容枯槁,衣衫破烂不堪,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。
【尽力折磨自己】: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吧,够直白了
最后故意向悬崖峭壁上走,跌的粉身碎骨,都不在乎,【将自己性命瞧得极是轻贱】:这是完全有心而发,不可控制的殉情自毁倾向啊。
极是轻贱,自轻自贱到了极致。
为了什么呢?因为郭芙无意间看了杨过一眼,就引发了杨过这一个多月的疯颠。
杨过不愧金书第一情圣。
一月过后:
这番下山,仍是信步而行,也不辨东西南北,心想大地茫茫,就只我孤身一人,任得我四海飘零,【待得寿数尽了,随处躺下也就死了】。
在这华山顶上【不满一月,他却似已渡过了好几年一般】。上山时自伤遭人轻贱,满腔怒愤。下山时却觉世事只如浮云,别人看重也好,轻视也好,于我又有甚么干系。【小小年纪,竟然愤世嫉俗、玩世不恭起来。】
【待得寿数尽了,随处躺下也就死了】:这一句和霍青桐失意于陈家洛以后,准备浪迹沙漠,埋骨大漠的想法何其相似。没想到杨大侠自伤自怜起来,比女子更甚,随处躺下也就死了,想的何其详细,连死时的情形都想好了。
【不满一月,他却似已渡过了好几年一般】,不满一月,便如好几年,好沧桑的感觉
【小小年纪,竟然愤世嫉俗、玩世不恭起来。】:为了一个不经意的眼色,竟致性情大变,过神你要不要这么夸张。
中间插播一段杨过旅游途中思念小龙女时的心情:
沿路想起调笑陆无双、戏弄李莫愁师徒之事,在马上不自禁的好笑。想起小龙女不知身在何处,何日再得和她相会,却又愁思难遣。
这就是杨过对小龙女的刻骨相思,坐在马上偷笑之余,愁思难遣。
比起前面杨过对郭芙那一眼的反应,我特想问问金老,您老就是这么描写刻骨相思和及其讨厌这两种状态的吗?
小龙女跳崖,生死未明,杨过离开小龙女的状态:
下得山来,在江湖上【东西游荡,忽忽数月】,这日行近襄阳,见蒙古军烧成白地的废墟中已添了些草舍茅寮,人烟渐聚,显是近数月中蒙古铁蹄并示南下。他虽牵记郭靖,但不愿见郭芙之面,心想:“【与雕兄睽别已久,何不前去一访】?”当下觅路赴荒谷而来。
东游西荡,优哉游哉,忽忽数月,一晃而过,拜访老友,何其轻松自在。
有形容枯槁吗?有食不知味,夜不安寝,度日如年吗?
【忽忽数月】,完全是【度日如年】的反义词。
看到这里,大家明白了么?谁才是真正的主角
在读者眼里,有那么一个女人,有眼不识金镶玉,偏偏喜欢别的男子,简直愚不可及,蠢到了极点。
在读者眼里,有那样的一个女子,对过儿情深义重,应该报以深情,如果辜负了,必然遭人唾骂。
但是偏偏自己的内心深处,就是喜欢那个蠢笨而美丽的女子,到最终的最终,该厌恶的喜欢了,该报答的辜负了。
情之所起,与恩义无关。